反修例風波一周年,有記者問特首林鄭月娥,有否後悔或反思,有沒有汲取教訓?林鄭回答說,每個人都要汲取教訓,香港承受不起這些亂局,讓市民可以回復正常生活,是大家經了12個月的共同願望。反修例一周年,香港社會每一個人,確實都需要深刻反思,怎樣才是對香港最有利的選擇,怎樣才是最符合香港最大多數市民的利益和願望的選擇,想清楚這些問題,香港才能真正走出困局,重新再出發。
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日前在紀念基本法頒布30周年網上研討會上的講話中,有一段話引人注意,他指出,香港現在主要的問題是政治問題,集中體現在建設一個甚麼樣的香港這個根本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甚至對立。「我們要建設一個真正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並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香港,但反對派及其背後的外部勢力則企圖把香港變成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政治實體,變成一個反華反共的橋頭堡,變成外部勢力一枚牽制和遏制中國發展的棋子。」
不要小看張曉明說的這段話的政治含意,回歸23年來,香港曾經發生過多次重大的社會不穩定事件,每一次風波之後,都有對於香港問題的分析和總結,但均未能準確地找出主要矛盾,以致於矛盾日積月累,日趨嚴重,最終引發了2019年反修例動亂。
2003年的反廿三條大遊行之後,各界認為主要的矛盾是經濟問題,於是爭取中央開放「自由行」,簽署CEPA等惠港策,有了這些利好政策,香港的經濟發展確實受惠,但是香港問題並沒有解決,而是持續發展了下去。
2012年出現反國教事件,至2014年發生非法「佔中」事件,參與這些社會運動的主要是年青人,其中大多數是回歸以後出生或成長起來的年青一代。當時,社會對香港問題的分析和總結,結論是香港存在較嚴重的社會問題,主要是住房緊張,年青人就業及向上流動的機會較少等問題,於是,特區政府及社會聚焦於解決土地和房屋問題,解決青年問題,但經過幾年的努力,不僅房屋、青年問題未能解決,社會矛盾反而進一步深化。
香港透過過去的這些經驗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經驗教訓,如果不能找到社會的主要矛盾,不論怎樣努力,也不論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得多好,都不可能為香港找到真正的出路。這次張曉明的講話,就如一位為香港看病的醫師,在香港患了一場大病之後,為香港做了一個診斷,指出香港的主要病根,下一步就看應該如何下藥,如何醫治了。
香港的主要問題是政治問題,對於這一問題,中央下了一劑猛藥,就是從國家層面為香港制定「港區國安法」以及建立健全的執行機制。這劑藥對外可以防範、制止和懲治外來的干預,對內也可以有效地規範各類社會上的政治行動,對於解決香港問題是大有裨益。
不過,正如患病的人不能只靠吃藥,還須自行調理,養好身體,才能徹底醫好疾病一樣,香港問題也不是只靠一條「港區國安法」就可以萬事大吉,解決所有的問題。香港社會也須從去年的反修例之亂中深刻反思,總結經驗和教訓,逐步將社會調整到正常的軌道,才能真正走出困局,重新出發。
最值得香港社會反思反省的問題,就是要切切實實地搞清楚,甚麼才是「一國兩制」。如果不弄清這個最根本的問題,香港很難走上正軌。正如張曉明所說,香港最少有三種力量在互相拉扯,一種是要將香港建設成真正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正面力量,另外兩種是負面力量,包括要將香港變成獨立或半獨立的政治實體的力量,以及是要將香港變成反華反共的橋頭堡,變成外部勢力牽制和遏制中國發展的棋子的力量。香港社會各界和市民大眾有必要從這三種力量中作出選擇,合力支持正面力量,排斥和消滅負面力量,讓香港得以解決問題,回到正軌。